如果你覺得餐廳櫥窗的食物模型好逼真超厲害,那麼這個男人能徒手將它縮到比一元銅板還小,才真的教人傻眼驚嘆。粉專「塞牙縫都不夠」主理人林家豪可說是台灣袖珍藝術界的總舖師,擅長創作各種迷你版的仿真食物,從路邊攤到高級料理,無論中式、和風、西餐甚至零食都難不倒他。像是靠巧手「料理」出的一碗拉麵,縮小12倍的精細還原度,裡頭麵條、叉燒、青蔥、海苔和半熟蛋一應俱全,連湯頭都閃著美味油光,讓人看了垂涎欲滴、尖叫天呀好想吃!不過瞧這份量,果真是連塞牙縫都不夠呀!

從一顆蛋黃酥開始創作,在自學摸索中找到解答

林家豪大學時期原本是理工男,因緣際會投身袖珍食物的藝術創作。

林家豪接觸袖珍藝術的契機,是大學時偶然看到國外的教學影片,當時他常陪讀國小的堂弟玩黏土,適逢中秋節便做了一顆等比例的蛋黃酥應景,但因為連自己都覺得不像,便引發想進一步學習的興趣。林家豪創作全靠自學,起初花費許多時間摸索、使用不同材料測試,但他認為這樣更能從過程中發現問題,進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法。

這碗筷子懸空的拉麵是林家豪的得意之作,裡頭的食材配料應有盡有。(圖片來源:細腿男/塞牙縫都不夠)

上手後林家豪成立「塞牙縫都不夠」粉專,並將作品放上網路分享意外大受歡迎,於是他在大四就開班授課,畢業後更理所當然做為正職,教課外也接客製訂單和商業合作,將食物做成袖珍的擺飾、耳環飾品或搭配小公仔、人偶模型的道具。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訂單,是客人委託他製作過世親人生前喜歡吃的食物,放在塔位裡供奉祭拜。

用軟陶料理出一道道1:12、比銅板還小的袖珍美食

工作室玻璃櫃裡擺放滿滿的袖珍食物,從蚵仔麵線、平價牛排到檸檬糖霜蛋糕都教人看了驚呼連連!。

林家豪喜歡做食物,因為貼近日常生活也最能引起共鳴,且食物各有不同形狀,無需拘泥一定的標準。至於為何做袖珍版?可愛療癒之外,「做小的材料比較省」是另一個直白的理由。至於該縮多小好?他表示,國際通用規格以1:12為主,製作前比例都要計算清楚。以火鍋為例,若食材比例不一,全放在鍋裡就會失真覺得怪異。那麼一碗縮小12倍的牛肉麵到底有多小?在旁邊放上一塊錢對照,就成了名符其實的「銅板美食」!

林家豪說,做一道袖珍料理時,所有物件的縮小比例要一致才不會失真。

擺放一元銅板對照,就能看出這碗牛肉麵有多迷你,甚至還搭配各式小菜,連蔥花和辣椒都完整還原。(圖片來源:塞牙縫都不夠)

「軟陶」是林家豪主要的創作媒材,和一般輕黏土或樹脂黏土有所差別,除了會因為手的溫度會愈揉愈軟,也不會隨時間直接風乾,必須放進烤箱烘一百多度才會定型。「好處是做累了休息片刻也沒關係,所以能做得更悠哉些。」此外,他也搭配使用液態軟陶和透明黏土增加食物光澤的擬真感,必要時以粉彩顏料上色做出漸層柔和的自然效果,最後塗上一層保護漆,讓食物更顯得油亮可口。

各種顏色的軟陶是林家豪主要的創作媒材,用不完也不怕會太快變乾變硬。

林家豪的工作桌上擺滿各種工具,捏塑、修飾、上色等步驟都在這裡完成。

許多人做食物模型會用壓克力上色,但林家豪喜歡以粉彩呈現更柔和的效果。

觀察食物形狀和紋理,把白飯做到粒粒分明

林家豪說,藉由事先觀察各種細節,製作時才能完整呈現食物該有的模樣。

如何將食物縮到只剩銅板大小仍然生動逼真?林家豪指出,從事袖珍藝術重要的是「觀察」。藉由觀察食物形狀和紋理等細節,思考需要的材料、怎麼調色才能呈現食物該有的樣子,把流程先在腦袋裡跑一遍再著手進行。「例如炸魚,就應該做出表面的顆粒感。」不過對他而言,看似很簡單的東西有時反而更難做。「例如饅頭,形狀必須做到非常像,再加上一些小氣孔,看起來才夠仿真。」而這也養成林家豪的職業病,即便只是去吃飯,看到沒做過的食物,就會不由自主觀察、思考用黏土做要如何表現,還會想拍照、測量尺寸作為參考。

做出一碗粒粒分明的白飯,就得要一顆顆揉捏非常費工。

林家豪通常看食物圖片就能創作,做了覺得不夠像,就再買實品回來仔細研究。而製作袖珍食物依複雜度所需的時間不同,一塊麵包只要五分鐘,一顆橘子的形狀和表皮紋路半小時內可完成,配菜多的湯麵就得花四、五個小時。「白飯」則是需要花時間和考驗耐性的食物。林家豪說,白飯最簡單的作法是直接刻劃出顆粒感,但若要做到在微距鏡頭下還能粒粒分明就需要一顆顆捏,十分費工。難怪他的魯肉飯一碗要價近千元,客人還是心肝情願掏錢買單。

各種材質都能縮小擬真、迷你版可樂果超吸睛

除了街頭美食和各種菜餚甜點,林家豪以其他材質創作的速食套餐和零食同樣超可愛。(圖片來源:細腿男/塞牙縫都不夠)

除了用軟陶做袖珍食物,器皿和餐具等周邊當然也馬虎不得。以速食店的套餐為例,除了漢堡,還得搭配紙袋、杯子等,不好以黏土表現就直接用它原本的材質,以電腦縮小列印後再加工處理,最後貼上一層透明膠帶就有亮面效果。各家品牌的零食包裝和塑膠提袋也難不倒他,厲害到連廠商都找他合作迷你版的可樂果包裝磁鐵。

用超迷你的拉胚機拉陶,再經過一千度以高溫窯燒後,就能燒出精緻的花瓶容器。

此外,林家豪還親手打造一座桌上型陶藝工作室,超小台的拉胚機還真的能使用。他說一開始怎麼拉、怎麼壞很挫折,但就是靠反覆練習訓練手感和穩定性,現在拉茶壺和花瓶都非難事。不同材質有不同難度和作法,他還特別跑去鶯歌學做貼花,思考如何在袖珍器皿上做出更多圖案變化。

從事袖珍創作、長時間盯著小東西看,肯定有職業傷害吧?「我近視滿嚴重的,但主要是因為小時候電動打太多啦!」林家豪笑說。他創作時甚至鮮少用放大鏡輔助,只要拿掉眼鏡就可以看得很清楚。

創作力求完美,把每一件作品都做到最好、最像

林家豪創作的年菜系列,瞧瞧那隻全雞和東坡肉做得多逼真!

欣賞林家豪的作品,從路邊攤的鹹酥雞、蚵仔煎到年菜系列的佛跳牆和檸檬魚,每道食物不僅袖珍可愛,作工更是精細到讓人起雞皮疙瘩,顯然「完美主義」是他的創作特質。「有時家人會覺得我沒必要做這麼細,別人可能也看不出來,但我就想把它做到最好、最像」他說。

「即便只是一顆水餃,要表現出細節,就是裡面真的有包東西。」於是,他先用軟陶擀麵皮,接著填放綠色餡料,包覆後再以棒子捏出摺痕。「把餡料的顏色塗在外面跟從裡頭透出來,呈現的擬真效果是差很多的」他解釋道。又例如魚板中間的圖案也不用畫的,而是以做西班牙手工糖的「花條技法」製作。

「每件作品,我就是要做到最像」林家豪說。

「一步步挑戰,做到連微距鏡看起來都很像」是林家豪對創作的堅持,也因為堅持,他的每件作品都精細地讓人看得嘖嘖稱奇,而從中得到的樂趣和成就感,便是驅使這位袖珍藝術總舖師持續創作、精進「廚藝」的最大動力!

塞牙縫都不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