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從家裡開車來只要一個多小時,但已不記得上次來貢寮是什麼時候的事了。來東北海岸的這天陽光普照,車子沿著濱海公路行駛,窗外的東北季風搧起海上白浪濤濤、波光瀲灩。才從城市中抽離,眼前的寬闊壯觀的東北角海岸線,讓我有種遠行探索未知的興奮感和些許悸動。

漫步澳底漁港 / 走入漁民的生活日常,這裡三面環山、鱻味滿滿

這天來到「澳底」,因位於龍洞岬與三貂角之間的大灣澳底部而得名。澳底這地名從小就聽說過,因為有個從未謀面的舅公住在這,他已經上了天堂,而我在近半百時才初訪。好奇查了資料才知道,這歲月靜好的小漁村,曾在近代史上具有特殊意義,它是當初日本武力據台的登陸點,也是宜蘭最早移民吳沙、揚帆起錨赴蘭陽開墾的地方。

到漁港來找貢寮漁會的吳大哥,泊地岸邊的漁船正在卸漁獲,漁民們合作一箱接著一箱拉,看來這次肯定是滿載而歸。

走近看,是一條條銀光閃閃的白帶魚,好久沒吃了呀!

漁民們忙著將白帶魚裝籃、秤重、再裝箱,眼前目測就已有近千條,大家忙得不可開交。這才知道,這座在遊客眼中不怎麼熱鬧的新北小漁港,其實是東北角最大漁業生產基地、出貨的主要港口,去年漁獲產值高達3.9億這樣。

吳大哥說,白帶魚四季都有,11月~3月成群北上洄游東北角,所以各地漁船就會來澳底這卸漁穫,分級、秤重後裝箱裝桶,裡頭直接打水冰,趁新鮮銷到海外市場。「你有沒有看到漁船四周都是釣竿,這一隻隻白帶魚都是用手釣的哦!品質會比網撈好」他說。

我聽到整個嚇傻,回神看著滿到流洩而出的白帶魚,無論是用一支釣或延繩釣,這數量實在驚人,好想直接買一籃回家。不過,因為這裡進港的漁獲量大,所以主要都直接打包載走外銷,或者賣幾箱給附近合作的海產店,所以沒有魚販競標和魚市叫賣的熱鬧場面,目前遊客也無法現場直接購買。

「來澳底漁港不會讓你花錢啦,因為你沒得買!」吳大哥笑說。不過也因此,這裡不會瀰漫魚腥味、地上沒有一灘灘融冰混著血水,是個很適合短暫駐留,走走逛逛感受純樸風情的地方。

澳底三面環山,雖然稱不上有什麼奇觀景致,但這就是讓都市人羨慕的閒適生活風情。我們沿著岸邊散步聽吳大哥導覽介紹,尤其冬日暖陽曬得好舒服,而且港邊海水蠻乾淨的,還能見到底下小魚游來游去。

東北角北起新北瑞芳及貢寮、南至宜蘭頭城,而貢寮從北端的鼻頭角到南端三貂嶺,澳底算是地處中間位置,所以除了龜山島,連在彭佳嶼海域捕撈的外地漁船都會來此卸漁獲停泊,除了方便出貨,也可以加油和補給水,港邊甚至還設有吊掛機具,讓船員能省錢自行維修小型船隻。但怎麼分辨哪艘船才是在地的?吳大哥說:我們當然比較會顧自己的門面,所以在地的船通常都整理得很乾淨。

很乖的小黃,這裡的漁民都認識牠,不期而遇後還跟著我們一起散步。

外籍船員的船上生活,已是台灣漁港的日常風景。 吳大哥說,移工們離鄉背景討生活很辛苦,他們都睡船上,但貢寮漁會大樓裡有提供熱水的洗澡室,還能進來泡茶看電視。

海堤及港口圍牆都有可愛生動的海洋生物彩繪,為漁港多增添幾活力朝氣。

走近湊熱鬧,又是白帶魚大豐收。

岸邊則有一群人忙著剖切秋刀魚,吳大哥說這些是做為釣白帶的誘餌。

這次獲得的漁業小知識,還有船上這根粗大的管子,就是船隻圍網捕魚後,不用整個拖起,而是用這管子直接抽上船來,而且現在很多漁船都有冷凍庫,不用再灌碎冰保鮮了。

除了白帶魚,這個季節盛產的還有烏魚與牠們的(卵)子。每年冬至前後,烏魚會順著親潮來到台灣,大船運氣好可網撈捕獲數萬尾,而烏魚全身都具經濟價值,除了魚子(母魚的卵巢),還有魚膘(雄烏魚的精囊)、魚肫(烏魚的胃囊)和魚肉對漁民來說是閃閃發亮的黑金,老闆們看到滿載的漁獲都笑嘻嘻。


烏魚子在暖陽下曬得金黃發亮,是另一番賞心悅目的港邊風景。

漁底還停泊不少這樣或再大些的娛樂船,有的純做觀光、夏天載遊客到近海潛水或出海逛一逛體驗釣魚樂,或者也有人包船出去釣職業的,看釣多少再回來賣當薪水賺。不過要記得,如果你來澳底漁港想出海玩,請務必要找有相關證照的娛樂船哦!

每次去沙灘就都想點播〈聽海〉,而來到漁村看著船隻緩緩出港,心裡就自動哼唱起〈惜別的海岸〉,完全沒有悲情感慨的成分,而是一種自己專屬的旅行儀式感。

「後頭這棟即將完工的白色大樓,未來將做為澳底進港漁獲的直銷中心哦!要不要上去看看?」吳大哥說。

他解釋道,東北角沿線多數漁港早已老舊且使用率低,因此新北市政府近年來推動「新北嗨漁港」計畫,依據漁港特性、漁民需求及周邊景點進行轉型,讓漁港能漸漸活絡起來。而這棟直銷中心完工後,未來會規劃小漁市集、用餐空間與海景餐廳,就能吸引遊客來吃喝玩樂,更進一步認識澳底。

幸運地能在直銷中心正式開放前上來看看,將澳底漁港三個泊地、180度的環景盡收眼底,平靜的漁港讓人感到舒心,未來這裡將變得熱鬧、遊客們來玩能買到、吃到新鮮的在地水產,身心滿載而歸一樣很好。

等直銷中心啟用開賣後我會再來 : )

品嘗在地海味 / 川燙軟絲、紅甘生魚片,還有最鮮甜肥美的貢寮鮑

逛完漁港已是中午,我們來到街上的海產店,看到門口漁缸和冰櫃裡的海鮮心花怒放。澳底除了是東北角主要的海鮮集散地,本身海洋資源也相當豐富,主要在地漁獲包括旗魚、白帶魚、紅甘、花枝、軟絲、龍蝦和石雕等。

當然,來澳底必吃的,就是正值盛產期的「貢寮鮑」!

「貢寮鮑」是指貢寮地區漁民利用沿海潮間帶所養殖的九孔及鮑魚,因為養在開放海域,不使用藥物,而是以龍鬚菜或天然海藻為餌料,用純天然海水滋養孕育。

九孔和鮑魚同屬於鮑螺科的單殼海生貝類,而台灣九孔是東北角海域的原生物種,每年11月到3月正值盛產季,農曆過年前後期間最是鮮甜肥美。

從小到大就討厭辦桌上乾硬又小顆的進口鮑魚冷盤,但這次產地直吃的貢寮鮑讓我重拾好感。海產店的老闆娘說,直接下鍋涮燙幾分鐘保留Q度鎖住鮮甜,建議可沾蒜蓉或五味醬吃原味,或者清蒸後淋上熱滾滾的蔥油也不錯。喜歡吃重口味就涮油後炒九層塔,乾煎也美味但就會縮得比較小。

而她建議軟絲的最佳吃法,如果是活的就做兩吃,身體的部分切生魚片、頭和翅膀直接川燙就很脆甜。

烏魚鰾的話,一般最新鮮的就做麻油。老闆娘溫馨提醒,魚鰾不耐冰,所以一定要吃當季最新鮮!若冰過、冷凍過後就建議吃炒的。這盤烏魚鰾的鮮嫩口感很像豆腐,配上醬汁整個開胃超下飯!

脆口的海菜也是澳底在地的,簡單炒個蛋就很好吃,當然新鮮海菜也適合做涼拌。

這季節的紅甘魚肉質豐厚彈牙,嘗來細緻鮮甜而且帶有適度油脂,做生魚片吃進嘴裡是最奢侈的幸福。


來自澳底漁港最新鮮的海味,從產地到餐桌開車不到三分鐘就吃得到而且價格實惠!

除了海鮮,澳底也有鄉下才看得到的行動超市。

還有路邊可愛的貓咪們也是澳底名物

欣賞獨特地貌 / 貢寮鮑的故鄉,在大自然的滋養下長大

飲水思源,而心滿意滿吃到肥美的貢寮鮑,回程時我想去看看牠們的故鄉。

每回來東北角,都不禁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三貂角以北屬沉降海岸地形,岩層在風雨與海水侵蝕作用影響下,形成海岬、海灣及海崖等多變地貌,顯現出層層紋理、會讓人著迷的美麗色調。

沿岸這些長堤、走道交織的方格,就是由水泥砌成的海水養殖池。上網查了資料,民國50年代貢寮漁民開始在海邊興建養殖池,但後來全面禁止新建,所以現存的池子大多有30年以上歷史,也形成這一帶自然與人為共生的獨特景觀。

養殖池底下佈滿五腳磚,育苗後下放的貢寮鮑寶寶會巴附在背面成長,業者將龍鬚菜攪碎後以強力水柱均勻噴灑到池中餵養,貢寮鮑長大到可以適合食用約需要一年半至兩年的時間,再由專業的師傅冒著低溫下潛至水底一顆顆採收上岸。由於貢寮鮑生長在海水流動的潮間帶,水質乾淨、溫差大,加上寬敞的飼養空間,不同於陸上池或箱養,貢寮鮑的肉質更為飽滿鮮美有彈性,嘗來不會有腥味。


現在回想起來,這是一趟身、心與胃都被豐盛餵食的小旅行,我再次深刻感受大自然之美近在咫尺。東北角和澳底漁港都一直在,貢寮鮑一年四季也都吃得到,不過容我再次溫馨提醒,現在可是貢寮鮑最飽滿肥嫩的時節啊,記得找時間來產地,品嘗絕對會讓你憶難忘的鮮甜海味!